儒佛爾定律:搞好預測,好決策還會遠嗎?
法國未來學家H•儒佛爾提出:沒有預測活動,就沒有決策的自由,有效預測是英明決策的前提。這種觀點被稱為儒伏爾定律。預測在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它能夠幫助管理者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間點做出更加適合企業發展、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科學決策,隨著其重要程度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所認可,預測已經演變成為管理學中的一門新興學科——管理預測學,主要研究管理與預測、決策之間辯證關系及其發展規律。
科學的預測還離不開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負荷量”及個人自身能力的理性預判。
史玉柱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名字,大眾對他的印象褒貶不一。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年“十大改革風云人物”之一的史玉柱決意在美麗的珠海蓋一棟自己的大廈,而這棟原本計劃建38層的大廈最后卻被拔高到了70層,原本一棟38層的大廈大約需要2億的資金,而樓層翻了一倍后,所需資金就飆升到了12億,工期也增加到6年之久。而從1994年2月大廈動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請銀行貸款,全憑自有資金和賣樓花的錢支撐,但是史玉柱麾下的巨人生物工程和電腦軟件產業其實根本沒有支撐這個70層建筑的能力,最終這個幻想中宏偉壯觀的巨人大廈卻抽干了巨人產業自己的“血”。
對市場無度的狂熱、對自身能力預估不足,是巨人產業倒塌的關鍵原因,即便史玉柱后期通過進軍網游、保健品行業又馳騁于市場,但可以見得,企業經營者在任何時候——即便在企業發展的黃金期也需要嚴謹地對自身企業和個人能力做出預估,貿然做出一些超出企業和個人能力范圍之外的決策,無疑會給發展中的企業帶去重創。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信息已然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戰略資源。精明的預測能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自由的空間,使信息產生價值,轉變成賺錢的機會。
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了解國內外經濟態勢,熟悉市場要求和摸清與生產流通有關的各個環節。不論身處哪個國家、從事哪種行業,每個企業都離不開對資源的分析和有效利用,這就需要廣泛、及時、準確地掌握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各種信息。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面對海量的信息,該如何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能從繁復的信息中預測出未來市場的走向,并結合企業和自身的實際能力、潛力,將其轉化為決策的行動,從而綜觀全局,預見未來,運籌帷幄,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